中新社上海8月12日電 題:透過高牆的心理陽光——探訪上海市第三看守所
  中新社記者鄭瑩瑩
  對於31歲的於亮(化名)來說,這一年半“高牆內生活”學到的人生課程之一就是放下。
  他所在的上海市第三看守所位於滬郊,距市區約1小時車程。
  “我到這邊快一年半了”,於亮告訴中新社記者。
  看守所內,每間近30平方米的房間,一側是床鋪,約莫可容納10人左右,床鋪的下麵對應放著一個個塑料置物箱,旁邊還有些牙具。房間內有簡易蹲廁,以及一個洗漱池,池子的下方疊放著五顏六色的臉盆。房間的另一端,連著戶外“放風”的地方,隔著橫豎交錯的鐵柵欄,可以看到外面的天空、綠樹。
  靠近門口,有一個以黃色示意圖醒目標識的受虐報警裝置。據介紹,這是為了杜絕“牢頭獄霸”現象。看守所工作人員還介紹,原來房間里沒有鏡子,有的在押人員時間久了,很想知道自己的模樣,想辦法“照”容貌,後來每間房間就都貼了一面不易碎的亞克力鏡子。
  問及有無不習慣的地方,於亮告訴記者,“剛進來的時候,感覺自己‘人間蒸發’了,一直想著外面的很多事情。‘管教’(看守所工作人員)就告訴我有些東西該放下就放下,不要顧慮太多。”
  於亮說,這些心理疏導對他的幫助特別大。‘管教’會跟他講案件,讓他學會面對,此外,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心理疏導,小如剛進看守所時的飲食不適應,大至“精神壓力大的想不開”。
  “馬上就要出去了”,於亮對記者說,接著的是一聲短促的輕笑。
  除了一般在押人員,自2010年5月起,上海市第三看守所成為滬上唯一集中關押一審被判處死刑的被告人和刑事拘留以上艾滋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管場所。
  上海市第三看守所所長李立新介紹,該所與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建立長效協作機制,由其派遣專業醫護人員駐所負責醫療巡診、消毒防疫、健康檢查等,實現醫療工作社會化。
  在衛生中心,B超診斷儀、血常規儀、血生化儀等醫療儀器齊全,第三看守所醫務科科長楊樹良說,“涉艾”人員是重點,該所也與社會醫療機構合作,取得在艾滋病檢測、治療等方面的專業支持。他介紹,一般達到治療標準後,相關醫生會去征求在押病人的意見,“如果同意治療,就開始辦證,藥物就可以到了,整個治療是免費的”。
  阮峰在第三看守所任心理咨詢師已有5年,對於“涉艾”病人,他說,常見的“破罐破摔、怨天尤人、報複社會”等問題這裡都有。
  心理疏導有沒有用?阮峰說,還是有用的,“人都是會思考的,原先可能是認知發生偏差”。
  他並強調,如果做心理咨詢,都是一名咨詢師對一名咨詢對象,旁邊不會有其他人。
  上海市公安局監管總隊副總隊長黃志介紹,擔心涉案人員對“穿制服的”有天然抵觸性,上海的監所現在還引入社會上的心理醫生。
  這些監所里的獨特“心靈良藥”,猶如透過高牆的陽光,照出一片明亮之處,好讓他們的人生繼續下去。上海市第三看守所監區的入口,是蘇州美院專家設計的浮雕牆:在勾勒上海城市地標建築青灰牆中間,鑲嵌出一扇飛翔著白鴿的藍天白雲之窗。所長李立新說,這意指“關上一扇門,打開一扇窗”。(完)  (原標題:透過高牆的心理陽光——探訪上海市第三看守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i13eiebl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